现在都在讲大数据,坦白说,真正在用大数据的企业,其实并不太多。要么自己手上要有足够的数据,要么借用外部的大数据,价值也不菲。其实现在大数据基本都在几个巨头手里,比如阿里、百度、腾讯。
大数据受两个因素影响:一个是数据的维度是否足够,二是行为路径的维度是否足够,以便让人能清楚地洞悉出消费者洞察。
以往我们是通过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市场调查实现消费者洞察,把几百个样本无限放大,代表广州这座城市的容量。而大数据刚好是反过来,就是基本知道90%的人的行为路径,通过数据清洗的方法,来找到那个小的点。
很多巨无霸的公司,人们搞不懂它为什么要做那个看起来不太赚钱的领域。百度是做搜索引擎的,感觉已经有很多数据了,为什么还要延伸去做打车呢?360从做软件做到浏览器,又到杀毒软件。其实他们就是在收集不同维度的行为路径。当人们搜索的时候,购物的时候,出行的时候,在网上聊天的时候,所有的行为路径都被它集中起来。一旦知道这些行为路径都是来自同一个IP地址,它就可以把这些输入到同一个Identity(标识)里面,就能知道,这些不同维度的行为,都是同一个人产生的。
在此基础上,就有了大数据初始的分析能力。毕竟,数据只是数据,人的主观能动性,才是真正的生产力。有了数据之后,谁去做数据清洗?清洗出来之后,能不能看懂?能不能挖掘出消费者洞察?这跟以往的市场调查一样,通过问卷得出基础的数据报告,但不同的人运用,会有不同的效果。这就是营销人的智慧、能耐。